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照片擳取自FotoSearch.com)




“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如果你沒聽過這句廣告詞, 恭喜你, 你還很年輕. 聽過的呢? 別氣餒, 讓我們回味ㄧ下那青春的年代. 這句廣告詞是多年前司迪麥口香糖廣告的一個標語. 很多人不懂那是甚麼意思,印象中好像是有典故的, 來自法國. 在那不懂就是新, 就是有涵養的年代, 司迪麥瞬間成了知名品牌, 其廣告囊括了各大廣告獎項. 
多年後, 貓沒在鋼琴上昏倒, 這回是行銷人員在辦公桌上睡著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年紀早已越過了一般產品行銷計畫中目標顧客群的年齡上限, 所以我們怎麼想其實也無所謂, 還是有部份的行銷人員睡著了, 在其手法中找不到創意. 就拿最近出事的大胃王比賽為例, 每次看到參賽者狼吞虎嚥, 總覺得暴殄天物, 形象不佳, 實在不知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大胃王比賽. 當然大胃王比賽不是台灣獨有, 世界各地都可見到啤酒, 比薩餅, 香腸大胃王的足跡. 問題是大胃王的比賽雖然製造了一個與消費者接觸的點, 製造了一個媒體可報導的話題, 但對於品牌形象的提升有何助益?
因為大胃王比賽噎死人的事件, 小吃連鎖店 "鬍鬚張" 緊急取消原定要舉行的大胃王比賽, 據說這項比賽已經舉行了六、七年. 大概已成為其年度活動, 甚至是品牌文化的一部份. 野人獻曝, 我寧可看到 "鬍鬚張" 的活動是這樣進行的:
在 "鬍鬚張" 活動期間, 臨店消費者蓄有鬍鬚者, 滷肉飯半價優待 (眼尖的讀者請不要誤會我這構想是要替自己撈半碗飯), 如果你碰巧姓張, 再給你半價優待券於活動其間外使用. 甚至可比比鬍鬚的長度來個年度總冠軍. 這樣的活動是別的品牌不能隨意摹仿的, 且有點幽默的效果. 當然我不敢講’幽默” 是 "鬍鬚張" 所希望的品牌元素, 但看看它的 logo 及它的產品, 應該是有加分效果的.
幾個星期前 “蘭陽米” 也有個大胃王的活動, 鏡頭前人手一碗白米飯, 大口大口地扒下肚, 很難覺得那米飯可口, 只擔心那些人會不會噎到了. 品牌知名度是提升了 (電視新聞的播報還是有效的), 但相對地, 我對這牌子並沒產生好感, 只覺得粗俗. 想像一下, 如果 “蘭陽米” 是這樣做公關的:
辦一場活動, 介紹蘭陽的氣候地形, 傳統及今日的米是如何選種, 種植, 收割, 篩選品管, 包裝, 如何炊煮. 我相信很多人已忘了水牛犁田的日子及用稻殼煮飯的香味. 現場如果能提供親子一起下田用古早法耕種及煮飯更佳. 別說煮大鍋米飯, 有幾個人今天能不用電鍋煮飯的? 我還是跟米飯吃得少的外國人學的. 最好還有些示範兼販賣的攤位, 例如早年包得圓圓的飯團, 外面是海藻皮, 裡面是菜脯加肉鬆, 很久沒看到這種飯團了.
透過這樣的活動, 消費者對米食文化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也更能體會”誰知盤中飱, 粒粒皆辛苦”. 無形中提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形象認知及好感度. 這時候的 “蘭陽米” 已不只是米,  而是帶有生活記憶, 帶有文化傳承的一種米. 何況這活動提供了一個絕佳親子互動的機會. 米飯, 親子 - 對一個米的品牌而言, 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組合.
電腦3C展的廠商們, 你們還要繼續 “辣妹行銷”?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台北, 多年後




自小在台北出生長大, 對這城市算是相對地熟悉. 但這次回來後卻覺得台北有種熟悉中帶點新意的感覺. 覺得自己像個遊子歸鄉, 拜訪從前的的熟悉, 但也像是個旅客, 享受著不可預期的驚喜. 偶爾逛到不熟悉地區域, 感覺就像造訪一個新的城市. 捷運加公車似乎已足夠, 計程車已很少搭, 更別提自己開車. (不知是真的不需要, 還是不敢開.) 離家不遠的地方, 我喜歡騎腳踏車. 有點都市游俠的感覺 (難怪自行車又稱鐵馬). 再炎熱的日子, 騎起來還是有涼風吹過, 也不覺得有那麼酷熱. 
街頭上樹蔭似乎多了些, 晴光市場不論是白天或是晚上, 人總是那麼多, 看不出景氣不好的跡象. 我還是常吃固定的那幾樣 - 豬血糕, 豬血湯, 及臭豆腐, 當零食吃. 附近也多了好幾棟小套房的大樓. 有些舊大樓拉過皮, 看起來體面多了. 中山國小仍屹立在那裡, 只是距離似乎縮短了, 小時候走起來好像要十分鐘, 現在約略五分鐘就到了. 走過一條小巷, 有點驚艷, 遮陽傘跟椅子就放在室外供人喝咖啡用餐. 可惜, 一家麵店很不協調地坐落其中, 不是因為它是賣麵的與兩旁賣咖啡賣茶的不搭調, 而是其裝潢迥異於整條巷子其他的店家, 又是一個只顧小我, 沒有考量大我的例子. 
兩三年前, 有一次帶著一位外國友人參觀迪化街. 那是農曆過年前, 有著各式的年貨. 我非常訝異地發現台灣 “吃” 的生命力. 不同口味內容的薑塊(沖泡薑湯用) 送禮自用兩相宜, 每一塊都像是一件工藝品. 另有一種甜點 (只記得台語, 忘了國語怎麼說), 跟香腸一樣大小, 好像是正月九號拜天公常用的, 也被作成了一粒粒的小球, 約一兩口的大小,  同時也加入了新口味. 台灣吃的創意令人讚歎!
208還是在林森北路上行駛, 大概也也有三十幾年了. 北往大直國中, 南向建國中學, 曾嚮往再加碼到台大, 屆時就可寫上一篇 “ 208 十年”, 結果台大變成文化, 壯志未酬十年 208, 呼焉已來到 2008. 真的沒什麼, 只是多了個 “0”. 公車上讓座的人多了, 只是有時有點進退失據, 自己到了一個尷尬的年紀, 是人讓我, 還是我讓人? 多半的時候我還是習慣性地主動讓位, 也許我的心還停留在那初出校門的我.



當年的統一大飯店 - 位於林森北路、德惠街口 -
是當時觀光大飯店的翹楚,旁邊是當時的景福宮
(照片是外國友人在網路上找到後寄給我的)

大同大學的對面每逢星期日就聚會了一群菲律賓人, 他們假日在這裡碰面, 感受一下家鄉的滋味. 在多倫多時, 我也常在假日去中國城吃點東西, 買些西方超市買不到的家鄉菜及瓶瓶罐罐的佐料, 逛逛在台灣時都很少去逛的傳統藝品店及日用品店. 其實內心知道, 吃家鄉菜當然可滿足口慾, 但真正重要的是去感受一下家鄉的氣氛. 
有一天經過敦化國小, 想起了我曾代表國小拔河校隊得到台北市冠軍. 雖然冠亞軍之戰是與長春國小, 但那年真正的勁敵是敦化國小. 我也常跟朋友開完笑說小時候什麼球都打, 躲避球, 籃球, 棒球, 排球我都喜歡, 但入選校隊的是拔河. 小時候因為胖, 還被家族的好朋友暱稱 “董事長”. 在那普遍貧窮的年代, 胖就是福. 我還記得國小四年級體重38時, 同班的還有許多19的. 現在小四體重38, 很多家長要覺得萬幸了. 這胖因子倒是跟了我一輩字, 回國後第一次碰面的老朋友都不諱言我又發福了, 有時遠遠看到他們那些微吃驚的眼神, 我自己就先遞上一聲抱歉.
一首歌, 一個街景, 一個老朋友, 常會讓人想到年輕的日子, 不管是酸甜苦辣, 都是自我人生的一部份. 前幾天無意中發現一個可供下載歌曲的網站 - KKBOX (www.KKBOX.com.tw),  很像蘋果的 iTune. 在這網站發現了陳秋霞的 “第二道彩虹”, 這首歌我當年很喜歡. 聽著她清純的歌聲, 思緒也飄回到當年清新的我. 
“我又徘徊在細雨中, 靜靜地期待晴空, 盼望天際浮現彩虹...”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是老鷹, 就讓它翱翔


(老鷹不在,海鷗暫代)




回國沒多久, 就已經感受到同儕們身為父母的壓力. 多半是子女不愛讀書, 成績不好. 有些朋友已經開始在為就讀高中的子女規劃未來的就業問題.
“將來你想辦法幫我兒子在你公司安插個位子, 我幫你女兒在我們公司安排個工作.”
大概是自己體內有著“流浪“的血液, 我常勸告朋友“兒孫自有兒孫福“. 要順著子女的性, 讓他們能朝著自己想走的路去發展, 年輕時候的跌跌撞撞是好事, 不要等到他們到了中年才回你一句:
“都是你們要我這麼做的.” 
意思是他不必為自己的行徑與處境負責. 我認識的幾位長輩就有這樣約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的兒子 (這些案例全都是兒子.) 有一位親戚認為他那有畫畫天分的女兒應該先進外國的廣告公司, 幾年後昇為管理職. 問題是, 她喜歡嗎?
我們的教育體系, 社會文化似乎很缺乏傾聽青少年聲音的能力. 也很少幫初步入成年的人發掘他們的核心價值與人生目標. 多半的家長心中已有一條子女的康莊大道. 對於乖乖牌的子女, 這樣的未來似乎也不錯. 只是他們到了中年, 會遺憾沒有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但至少, 他們成長的道路可能還算平順. 難過的是那些在青少年階段即有自己想法的人.
多年前我參加一個聚會, 這群人多半是五六十歲, 早年從蘇格蘭, 英格蘭, 愛爾蘭來的, 裏面一半的人是在當老師. 我們一年大概聚會個兩到三次. 我跟這聚會的召集人會熟是因為一位朋友的介紹, 她很喜歡亞洲文化, 有一陣子她常收亞洲來的寄宿學生. (她特別指明只要亞洲的學生.) 她尊我為她的”禪師“, 因為我幫她看過風水, 闡述過所謂的“東方哲理”. 有一次她要我幫她在一個號稱有一萬年的石頭上題個字, 好讓她當成是 House Warming Party 的禮物 (主人拒收貴重禮, 這些禮物要有故事, 且有比賽. ) 我在這石頭上用毛筆題了個 “迎” 字. 建議這石頭可放在前院, 有歡迎來客之意. 且說這遠古的西方石頭與來自現代的東方人在此相遇. 憑這概念, 我這朋友拿到了首獎. 從此, 她對我更是尊敬有加. (這禪師與學生的”戲”就這樣演了好幾年.)
那一次的聚會, 到現在我還印象深刻. 席間一位朋友提到她十八歲的兒子要去念廚師學校. 全體人都開始鼓掌, 恭喜他找到人生方向. 看到大家這麼真誠地祝福這位十八歲的青年, 我是很感動的. 我們有幾位家長能真誠高興地讓兒子不上大學, 去上廚師學校? 去當導演? 去畫畫?去當作家? 去當義工?
感謝父母在我中年想要遠走他鄉 “探索自我“ 時, 雖不情願也還是讓我走. 有朋友建議我可把移民加拿大這段時間的見聞故事寫本書. 我說那就把書名定為 “流鷹歲月” 吧.
“流鶯?哪有男人自稱流鶯的, 你又不是做那門的.”
我總是停頓一下, 享受那片刻的誤解及狐疑的眼光, 才說: 
“是流浪的老鷹.”
為人父母的, 坐下來與子女們當個朋友, 聊聊他們的日常點滴, 他們的未來. 聽聽他們的想法, 有些我們不懂的, 可能是代溝, 不見得是他們不懂事. 
是老鷹, 就讓它翱翔吧!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Most Unwanted




這可不是頭號通緝犯, 而是頭號奧客(台語, 最不受歡迎的顧客). 大概是以前從事服務性質的工作, 接觸過服務品管, 也教授過客戶服務課程的關係, 我特別重視客戶權益, 以及客戶的感覺. 
前一陣子買了一台蘋果電腦, 用了幾周後覺得沒問題了, 因此打了電話註冊這台電腦及AppleCare (延長保固). 我是八月二十八訂的, 也付了錢, 但因為記憶體升級及另外購買的其他東西缺貨, 因此等到九月四號才取貨. 當我註冊時, 客服人員堅持只能用發票的日期為準, 我則認定應以取貨日為準. 奇怪的是, 他說他完全瞭解我的訴求, 但礙於規定他無法將保固日期之開始日訂為九月四日. 建議我先完成註冊, 三年後保固快到期時再與保固中心協商, 或去找經銷商改發票. 我說如果現在都談不攏, 三年後豈能談得攏. 我再三強調我這延一周取貨也許是長了點, 但相對延後一周起算保固的要求也非不合理. (如果不能延一周起算, Apple Care 即變相地多賺了1%的錢.) 因保固中心在當時已打烊, 所以他無法幫我線上立即詢問, 要我隔日再撥電話給他們. 我也拒絕了自己打給保固中心的建議, 堅持由註冊中心幫我處理. 其間, 我也表達現在就得知道我的要求是否被接受, 而不是等到三年後.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我會繼續要求Apple更上級的單位處理我的申訴. 
隔天我再致電註冊中心時, 另一位客服人員告訴我我的保固日期已登記為九月四日. 我猜大概是前一日的客服人員請示過後所作的更動. 這事情沒繼續僵持下去, 也算是 Apple 的申訴處理還算快速, 但可以更好, 如果:
客服人員主動打電話給我告知我問題已解決,
在第一時間, 於合理的範圍內接受用取貨日為依據
在第一時間, 告訴我我的要求第一線人員無法處理, 待請示後再與我聯繫, 而不是浪費雙方時間周旋
我有一位加拿大的朋友就曾笑我是 “Most Unwanted”. 有一陣子我打電話給他時, 他總會開頭就問我 “今天又是那一家公司得罪你了?” (加拿大多倫多的電信及金融業都屬不完全競爭, 服務不好價錢貴, 一直為當地人詬病. 台灣的電信業也不是很多家, 但競爭倒頗激烈. 我使用的中華電信服務就非常好.) 我說我應該拍個短片, 就我一個演員出現在銀幕前對著電話筒講電話, 當然得配合一些聲音演員的演出.集合這些不愉快的經驗, 應該可以拍個詼諧的短片. 話說回來, 我這個 Most Unwanted 應該去消基會當志工, 或是去做神祕顧客.
說到品牌形象, 常常看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形象廣告, 等你實際接觸其產品或服務時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或者是廣告拍的如夢似幻, 卻與其品牌形象有過度的落差. 化腐朽為神奇不是不可能, 只是惘然的居多. 我很好奇不知國泰世華的鳳凰鈦金卡做的如何. 廣告太動人, (我用 “太動人” 這三個字是在不知道它的標語 “你的存在太動人” 的情況下, 可見實在太動人. 我喜歡 “太動人” 三個字的字體呼應 Janet 的舞姿. Janet個人的形象與廣告的意涵也匹配地完美無缺, 從廣告的執行面來看真是百分百. 只是策略上好像與那棵綠色大樹的品牌認知有些差距, 不知這樣的嘗試轉型是否能成功? 或者是該考慮換 logo 的時候? 另一個想法: 一大堆人都在做好女人的信用卡, 不知有那家有勇氣做”壞女人”的卡? 取名叫”小野貓”? 那些做的要死不活的信用卡不妨試試, 反正已無退路. “壞女人” 其實可以做的性感有格調. 我常感歎沒有HBO的門路, 曾試著詢問但無疾而終. 我認為Sex and the City 沒有推認同卡是一大損失, 都會知性女子, 年紀三十幾, 高跟鞋, 高消費, 這可是信用卡公司眼中的 “神戶牛排”! 集點數換贈品? 刷卡八次每次金額超過899, 可換背包? (對不起,  還得到指定地點兌換.) 好像在玩家家酒.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老外在台灣




聽一位外國朋友提及他的朋友, 也是外國人, 前一陣子到台灣來觀光, 好像去了花蓮和來台北, 沿路上因為找不到會說英文的人聊, 覺得甚為寂寞, 所以提前離開到泰國去, 因為那裏有更多的人會說英語, 也有更多的遊客. 據說這位仁兄認為如果他會說中文, 台灣會是他在亞洲最喜歡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他會說中文, 他會再回來.
剛聽完這故事我一開始的反應是不可思議, 印象中的台灣好像很多人會講英文. 但是往深層一想, 也許他要的不僅僅是問問路, 付個錢吃個飯的英文. 而是旅途中對當地風土人情更深入的對話. 有一次我在Tampa的一個度假村待了五天, 認識了一對從 Florida 來的夫妻, 年約六十, 先生剛退休沒幾年, 過去是消防救火員. 太太除了當家庭主婦, 也兼差開校車. 我們聊得蠻投緣的, 也忘了聊的是什麼, 好像是他們的婚姻生活, 撫養小孩成長, 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 雖是生活點滴, 卻也興味盎然. 時而談談, 時而仰望滿天的星空, 我們都在游泳池裏, 夜晚的游泳池畔有迷人的燈火, 但沒有白天的喧鬧, 那場景, 那氣氛, 十四年後的今天還是記憶猶新. 旅行, 有時真的不必湖光山色, 遇到的人, 談過的話, 都成了人生的足跡. 
最近陸客來台觀光的新聞吵得挺熱鬧的, 好像沒有了大陸的遊客, 台灣的觀光事業就要完蛋了. 如果你注意一下, 台灣來自世界的遊客有多少? 如果, 我們的觀光業者, 人民, 政府, 當然還有我們那些雞蛋裏挑骨頭的立委諸公諸姐們, 沒有把我們觀光市場的面向著眼於更多元的舞台, 更深化的生活體驗, 陸客來台的旋風, 也會像蛋塔熱潮一樣, 只是一陣子的激情. 從這點來看, 我們台灣人還真有些 “歇斯底里”, 也難怪我們有那麼多人喜歡瓊瑤小說. (是我們深受瓊瑤女士的影響, 還是她早年就觀察到這現象? 我常認為有什麼樣的戲, 真實社會裏就有相呼應的人生.)
有一位朋友, 加拿大人, 曾在台北工作過一年半. 他非常喜歡台北, 也喜歡淡水的老街, 九份的山城. 週末的時候, 常一個人在台北市內逛. 我訝異的是他竟然能一個人搭公車, 他是看著公車上亮的是 “上” 或 “下” 判定上車給票或下車給. 我們文字裏的 ”意會” 還真管用. 他也不知去那裏拿到了一份英文的公車地圖. 他喜歡吃三商巧福的牛肉麵及燙青菜.  一次在餐廳用餐的時候聽到了隔壁桌的人談到統一發票, 他在網路上研究了一下, 也開始對起統一發票, 中了幾次兩百元. 他應該算是外國人當中在台灣 “生存” 的蠻好的一個例子.  他還打算來台灣教英文. 不過,  他也提到了一些值得我們警惕及深思的地方. 像是行人馬路上相逢, 總覺得對方像是 “guided missile” 直衝他而去; 雨天撐傘旁邊有其他路人時不會將傘拿高一點; 騎樓高低起伏危險且不方便, 下雨天也蠻滑溜的. 我想這是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的 “我”, 相對地較缺乏對“公共領域” 的尊重. 諸君不見同一條街的騎樓, 一人一個樣. 路霸, 自行車菜籃裏的垃圾不約而同地反應了我們的生活文化. 小時候的 “公民與道德” 聽說現在沒有教了, 不知是否是真的?
台灣的英文硬體是改善了許多, 路標多了些英文標示, 台北的捷運更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來過這裡的外國友人對捷運的方便, 標示清楚, 清潔, 站站有廁所且乾淨, 及乘客的素質, 都讚不絕口. 不過我們都知道, 從一個國家的國際機場可以看許多的事情. 當我提到中正機場時, 我這位加拿大朋友的政治敏感度挺夠的, 提醒我現在是桃園機場, 並說台北不夠國際化, 一入機場大廳的感覺就知道. 沒有人潮, 航班不多, 訪客不夠多元化.  去過其他大城市的人, 應該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