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擳取自Youtube,作者 chlaren25)
最近在中華電信MOD的經典電影中看了一些老片,像是 ”赤足天使” (The Barefoot Contessa)、”野宴” (Picnic)、”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火窟鴛鴦” (The Man from Colorado)、”冷暖人間”(Peyton Place)、”深鎖春光一院愁” (All That Heaven Allows)。這些片子都是當年的經典名片,我以前不常看這種老片,總覺得場面不夠浩大、內容老調。這幾年大概是自己嘗試寫小說、寫劇本,開始注意故事的佈局及情節的鋪陳。慢慢覺得這些老電影很有意思。故事有時不是那麼複雜,但是怎麼說很重要,可以讓簡單的故事變得很有趣。恰巧 “野宴” 的開場與結尾跟我想寫的一個劇本很像,特別注意導演怎麼處理。
我很喜歡的一位廚師 Ina Garten (網址 http://www.barefootcontessa.com/) 在 Food Netwok (網址 http://www.foodnetwork.com/) 頻道有一個節目 “Barefoot Contessa”,一直不知道名稱的由來,也許是來自同名電影。也算是無意間的收穫。
在小說與劇本間,我比較喜歡喜歡寫劇本。這兩者其實各有難度的,前者需要很多細部的描述,有人形容一個小鎮的早晨,可以寫個一兩頁,從山的顏色、風的味道、到小鳥的飛來飛去、老人的踽踽獨行,巨細靡遺。相對地,劇本似乎比較有空間讓導演演員在細節上發揮,描述不必過於詳盡。難是難在一長串的故事該選那一段當主軸。依我個人的經驗,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野宴” 的故事只橫跨24小時,”紅色小提琴” (The Red Violin) 縱深316年。很多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常常只取故事中的一小段。
看這些老片還有個心得 - 以前的片子說教看得見痕跡,甚至在對白中就大剌剌地闡述當時的社會價值。今日的電影比較懂得留白,有些寓意影評人說了,我們尋常人還不見得看的出來。
莫拉克颱風 (聽起來有點像莫拉客)半夜就要登陸,大部份的人明日不用上班上課。希望災情不要太大。我則該趁這長週末寫點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