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流鷹歲月新一章




再一次離開台北 – 2010年11月22日。
年輕時喜歡聽一首歌 - ”往天涯盡頭單飛” (鄭華娟/王新蓮),當時覺得這歌曲意境很美,聽來心有戚戚焉。曾幾何時,多年後,在不斷地的別離中度過。離去,總難免有感傷,不捨父母及家人,同時也抱著些許憧憬,迎向一段新生活。
台北多倫多兩頭輪流住,好像都是家,也好像都不是家,很多移民都有類似的人生課題。也許電影片名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詮釋得最好。
常去的泳池也將在月底結束營業,平日的泳友開始話別。我的離去,只是個小插曲,而不是獨角戲。一個小小的社區、團體,就將曲終人散。那裏的朋友,不看穿戴、不看頭銜,沒有利害地交談著,有些人能談到心底,有些只到嘴邊。大家一身泳衣泳褲,談得來談,談不來就享受三溫暖,瀰漫的蒸汽,也有幾分仙境雲霧的禪意。
行前忙著打包,光是在家裡走來走去,腳踝已經有點受傷吃不消,一直想去的花博只好放棄。別人大老遠從地球另一頭飛來參觀,我卻過門而不入,有些遺憾。從泳池看向新生公園展區,也算是一點安慰。中山國小捷運站終於開張試營運,坐了趟免費的,算是到此一遊。期盼許久,短期內卻無緣再享受,但看到住家附近環境改善,家人鄰居生活更方便,還是覺得欣慰。
老鷹又要去流浪了,也許不能說是流浪,只是振振翅膀,動一動而已。雖然不是蘇武牧羊,但的確是迎向一個紮紮實實的北國之冬。
行前接到一封朋友的email,他11月22日調回台北述職。我跟這位朋友在人生中有過幾次有趣的偶然,當年在小金門換防時,我倆部隊剛好對調,彼此在碼頭驚鴻一瞥,卻無從說上一句。多年前我從多倫多搬回台北時,他從台北調香港。這回我們又交錯了,我回信說我們的故事有點像蕭孋珠的 “青空” -
我倆好像兩朵雲兒相遇在天空
默默相對望一望回眼各西東
浩瀚天空雖然它是一重又一重
只要有緣我們依然再相逢
你說你要隨著春風翻山越嶺
我只好伴著微風尋找美麗的彩虹
搖搖手默默相對盡在不言中
只要我們能再相逢
其樂也融融
流鷹歲月新一章,就此展開。 (寫於桃園機場候機室)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內涵的力量


( 照片擳取自Youtube,影片建立者 calchanusa)


今天讀了劉炯朗先生發表在他部落格 “我愛談天你愛笑” 的一篇文章 - “禮貌的魅力”
http://blog.udn.com/liucl/4443849),這篇文章算是他看完 “Why Manners Matter” (作者 Lucinda Holdforth,中文譯本 “禮貌的力量” - 譯者郭寶蓮,商周出版)的讀書報告。我雖然還沒看過這本書,但光看劉炯朗先生的心得報告,不得不佩服原作者能將這樣的題材寫成一本書。我開始看劉先生的文章因緣於他寫的一篇天文學方面的文章,他以淺顯易懂的文句將複雜艱深的科學變得很有趣。自從看過那一篇後,我就三不五時造訪他的網站,看看有沒有新文章。
一個社會文明發展到什麼地步,看看當地人的禮貌程度,多少是個依據。台北這幾年雖進步很多,但還是一堆橫衝直撞、不禮讓行人的駕駛,也有半夜拿掉滅音器呼嘯而過的汽機車,不知何年何月那任市長能改善這情況?
午覺醒來,拿著遙控器翻轉頻道,無意間看見費玉清正訪問彭佳慧關於鄧麗君的舞台劇,彭佳慧也唱了幾首當年鄧麗君的歌曲。意猶未竟,上了 Youtube 再多聽個幾首,不只懷念她的歌聲,也懷念她的優雅。想起她初到日本奮鬥時所受的委曲,到後來深受日本人愛戴敬重,一路走來,她的謙虛優雅,就像日出月升,始終如一。一個人,不管潮起潮落,要保持一貫的優雅,必定來自其內涵。


這幾年台灣媒體口味偏向酸鹹辛辣,看不到太多的謙虛優雅,很多美食旅遊節目只見主持人擠眉弄眼,無知當有趣,確不見內涵。這類主持人比例上遠超過走清新風格的,可見他們還是有觀衆羣。台灣人對政客很無耐,有時得內省,這些人是我們投票投出來的,長期而言,他們的表現,反應了我們社會全體的人心智慧。
花博今天開幕,我覺得它的標語 - 美麗的力量 - 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大家厭悪口水文化,追求初心的嚮往。我希望,這美麗的力量是來自優雅的內涵。
最近中日關係緊張,我想鄧麗君也許幫得上忙。當年兩岸隔閡,雖然不再是你說我吃香蕉皮,我說你吃香蕉皮的年代,彼此的交集也就僅僅是在台老兵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歷史地理課本裏的神州故土,鄧麗君的歌聲在當時的確拉進了兩岸的人心。就像肥皂劇裏有著世仇的兩大家族,阻撓相戀的下一代,直到可愛的孫子出現後,一切恩怨情仇,終得化解。鄧麗君及她的歌聲,不就像那可愛的孫子?也許溫家寶和菅直人會面前,先聽聽鄧麗君的歌,暖個場,談話比較不會破局。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我寫,故我在

(牆上的塗鴉 - 剝皮寮老街一景)



前兩天與兩位朋友碰面,三人當年都住多倫多,如今分居三地,聚在一起誠屬不易。我帶他們逛西門町及剝皮竂。我們都是四、五年級生,對西門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當年我們都是在這一帶遊走各自的青春。剝皮寮的古趣很有味道,相對於多倫多 Distillery Districthttp://www.thedistillerydistrict.com/ )及上海新天地http://www.xintiandi.com/chinese/landing.asp)將古老建築置入新商業活動,各有樂趣。我特別喜歡老街後方的庭院,在那裏有一種輕鬆的恬靜。
走走坐坐、吃吃談談,扯過去、聊當下,就這樣消磨一天。一位朋友談到她朋友在銀行工作,每天光是開會、看email 的時間都不夠,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時是常態,長期不愉快地生活。另一位朋友的外甥也是在銀行上班,每天也是工作十三小時,還好他覺得蠻有成就感(年輕真好,職場容易向上看)。我不禁想起在 7-Eleven 偶遇的昔日同事,當時我們坐在透明玻璃邊的吧台,她講她工作的狀況,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是不太在意旁人的眼光,但我懷疑過往的路人會以為我這負心漢在提分手的要求。)
一天的聚會結束在鬍鬚張的滷肉飯裏。我也回味了我往日的功力 - 每到一處,人潮跟著湧入。那天我們吃了三個地方,沒有例外,坐下後不到五分鐘,湧入一堆人。我以前常跟朋友打趣說這些店家應請我去做他們的土地公。回到家後與另一位多倫多友人線上聊天,我跟他談當天聚會的情形(我們四人彼此認識)。也提到在企業裏 email 滿天飛的現象,他說他以前工作的環境裏也有這樣的人。這些人似乎以寫 email 為專職,他們花時間跟別人開會,彙總後就 cc 全公司,而這些工作其實都不屬於他們的職掌。但他們似乎靠此在職場中生存,也藉此保持 on top of everything 的高度。偏偏許多大老們也沒察覺這些人其實是在瓢竊他人工作成果,反而認為他們是在做事的人。這情形似乎以英文為內部文件語言的外商最為普遍。
我想起了笛卡兒的名言 “我思,故我在” ,這些人還真是 “我寫,故我在” 。懂得溝通當然重要,但這些人多半被同儕視為瓢竊,很奇怪的現象是,或許因為個性、或許因為英文沒人流利,多半的人對這種現象選擇忍氣吞聲。十幾、二十年過去了,當年 email 滿天飛,會議開不完的現象似乎更變本加厲。
好久沒寫文章了,為了感受一下我這部落客的存在,寫下這一篇。 我寫,故我在。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忘年之交





走過泳池入口處的櫃台,一位小朋友比劃雙手將門打開,讓我走出去,看似有著無窮法力,原來他知道感應器的功能。我對他笑了一下,謝謝他替我開門。這位小朋友偶爾會在附近玩飛盤,都是由他祖父帶來玩的。我只要看到那嬰兒車,就知道他來了。他不吵,這點跟一般小孩不一樣。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小孩是沒什麼威力的,一羣在一起時,才知道真本性。
我像平常一樣坐在老地方乘涼,小朋友走過來說: 
“你會被人笑,你沒穿衣服。”
“不會有人笑,我有穿啊,只是沒穿上衣。” 我回道。
他還是堅持我會被人笑,我跟他說這是游泳池旁,沒關係的。後來他也不再堅持,問我在做什麼,我說我在曬太陽。他問:
”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曬?“
我說: “當然可以。”
他拖了一把椅子坐在我旁邊,我倆就在涼風煦日下隨意地聊著。我問他喜歡吃什麼,他說:
“麵跟飯。”
“我也喜歡麵跟飯,你還有沒有喝牛奶?”
“有,不過我喜歡吃麵跟飯。”
“誰煮給你吃?”
“阿嬤,“ 他接著說:”我長大後就會煮給阿嬤吃;我也會煮給你吃。”
真感人,誰需要養兒防老?路邊搭訕一個就行了。我從袋子裏拿出一包高纖餅乾。
”你喜歡吃餅乾嗎?“
”喜歡。“
”給你。“
他笑了笑,拿餅乾去給他祖父看。接著又拿回來說:
“不好意思啦,還給你。”
“沒關係,你拿去吃,我還有一包。”
他一直推回來給我,我於是將餅乾包裝打開,要他拿去吃。他又拿去給他祖父看,回來時手上拿著一片吃著。
”你也吃啊。“
”好,謝謝!“ 我拿了一片。我倆肩併肩坐在一起吃著餅乾。曬了幾分鐘後,我準備離開,跟他說再見,彼此揮了揮手。
隔天我們又見面,這一回他比較熟絡些,要我幫他拖把椅子,看他有點吃力,不曉得他昨天如何辦到的。當舅舅叔叔慣了,我很懂得賄絡小孩,我又拿出一包餅乾給他。這一回他倒是主動推卻,我想他的長輩大概做了行前教育。我還是一樣打開包裝,兩人就這樣併肩坐著、吃著。
”你幾歲?“ 我問。
”三歲。“ ”不,三歲半。“
”你屬什麼?“ 我又問。
”我屬豬。“
”我屬老鼠。“
他對我笑了笑。我再問:
”你喜歡小豬嗎?“ 他點點頭。
”你喜歡可以存錢的小豬嗎?“ 怕他不懂,我比手劃腳加講解怎麼使用撲滿。
又是一段令人喜悅的談話。
隔天,天有點陰,似忽會下雨,我懷疑那小孩子會去,不過我還是將小豬撲滿帶著。這撲滿是一家銀行座談會的紀念品,我很喜歡,但也僅能當擺示品,送給這小孩還有意義些。
游畢出來,遠遠地就看見他的嬰兒車。我將小豬撲滿給他,跟他解釋怎麼用,他顯得很興奮。我跟他祖父說因他屬豬,因此想到給他這個小撲滿。我問小朋友:
“可不可愛?”
“可愛。“
”要存錢,要儲蓄喔!“ (好為人師的毛病沒改)
他祖父在一旁笑著。我將小豬放回包裝盒後,拖了一把椅子去乘涼,他要我也幫他拖一把。坐下來後,感覺有些雨滴飄下來,我說可能快下雨了。他把手靠近嘴巴,對著天空喊:
“雲姐姐,妳別哭喔!”
我心頭一震,上回會把雨跟雲姐的淚聯想在一起,恐怕得追溯到高中大學年代那拍照片時人人一副寂寞梧桐鎖深秋的模樣。(在當時,那樣才 “有深度、有內涵”。)有時真得與小朋友聊聊天,免得忘了想像力與說故事的能力。多數大人們不是很缺這兩項能力嗎?
我們沒多聊,雨滴似忽愈來愈大,也愈來愈急。那場雨切斷了我們最後一次的談話,接連幾天因為較忙,不一定能在那固定時段去游泳,即使去,也沒看到他,只能期待再相會。希望他就算還沒存到人生的第一塊錢,起碼存下快樂的童年回憶。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夏日午後




台北這個夏天有點異常的涼爽,雖然仍聽到不少的報怨,但我倒有不同的感受。七、八兩個月竟然沒有任何颱風入侵,相較世界各地不斷傳來破紀錄高溫及洪水的消息,台北這一夏算是風調雨順。
近來養成每天傍晚游泳的習慣,連續五個月了,幾乎風雨無阻。現在一天游個八百公尺,朝一公里目標前進。游泳之餘,不知不覺地養成了順便曬曬太陽的習慣。替身體加點維他命D,也讓膚色看起來健康些,就算不像土雞,也起碼算個 “HONG A” (台語 - 半土半飼料雞)。傍晚的陽光曬來正好,加上我坐的地方正好處在一個風道,一點也不覺得炎熱。一邊曬,一邊看日落晚霞,也欣賞飛機降落,當飛機劃破夕陽迎面而來時特別經典。我喜歡看雲的千變萬化,靜的時後還能感受葉子在風中搖曳的心事。如果我是三十年前國語歌曲填詞的,我大概會寫成葉子在風中的呢喃,或是心語。不過,當心靜下來、放空的時後,的確能感受到一些我們習以為常不去關心的事物。整齊的花圃冒出一株白色野花,說它是野花只因它不是這裏的主流,其實它還是一株花,只是油蔴菜籽地落到這片土地,活著。換個時空,當它跟一堆它的同伴被種在一起,它就不是野花了。
有天跟朋友聊天時,我說到午後曬太陽看晚霞的體驗,也借喻人生到了這階段,要懂得欣賞晚霞。起初他說那是很奢侈的,我想他意思是因為都還在加班,無緣欣賞。我說不是真的晚霞,而是懂得欣賞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有夢想有憧憬是美好的,但如果在追求的過程忽略了我們所擁有的,也非美事一樁。人生的富有可能就藏在親情、愛情、友情與一個坦然的心境,一份看似不怎樣的工作,可以是一家溫飽的來源。換個角度,快樂俯拾皆是。
偶爾游泳結束時,天已黑了,我還是會坐在那老地方乘涼。 雖然沒有陽光,但也沒有蚊蠅騷擾,只可惜看不到年幼時燦爛的星空。現在要看那樣的夜景,得到非常偏僻的地方,在城市裏是不可能的。回頭一想,矇蔽我們心靈的想法、偏見、及未經檢視的價值觀,還真像城市裏的光害,讓我們看不見人生中的滿天繁星。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溫蒂漢堡(蘇聯時尚篇) - 歷史的幽默



溫蒂漢堡廣告 - 蘇聯時尚篇




朋友傳來一則在 Youtube 上的廣告,是溫蒂漢堡在 1980 年代在加拿大播放的廣告,多年後看來依舊好笑,他想我應該會喜歡這篇廣告,所以傳來給我。
這篇廣告的確有意思,跨越時空,二三十年後看來,還是興味盎然。超胖模特兒的風姿台步、試圖帶動氣氛的小提琴音樂、破舊的音響設備、蹣跚無力的掌聲、節目主持人的腔調,都是笑點;更重要的是它結合了當時美蘇冷戰時期微妙的心結,頗能讓人會心一笑 - 那只手電筒點出宵禁的夜晚生活,真是神來一筆。
廣告不應僅是搏君一笑,增強品牌好感度。 蘇聯時尚篇以幽默的方式呈現溫蒂漢堡的產品差異特質 - 當時一般連鎖速食的漢堡,消費者沒得選擇漢堡裏的配料,如醃製小黃瓜、生菜、蕃茄等,但溫蒂的漢堡只給你一片牛肉漢堡,消費者拿到漢堡後到自助區去添加自己喜歡的配料。其中隱含的價值和樂趣在於你可以有所選擇,且可盡情地添加這些配料,有種物超所值的感覺。
溫蒂漢堡的蘇聯時尚篇幽歷史一默,堪稱幽默廣告的一個經典。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給畢業學子的一封信




前幾天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得知一位晚輩剛從大學畢業,翌日我寫了一封道賀函給他,其中當然不免帶點長輩的期許。數日後讀來覺得有點像畢業典禮家長代表致詞,心想不妨放到網路上讓有緣的年輕人參考。野人獻曝,原文如下:
XXX,
Congratulations to you on your gradu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It's a big milestone in life. No matter you choose to find a job, continue advanced studies, or simply wander around for a while to decide what to do next, this is a precious moment.
There will be always tremendous amount of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insight people want to share with you or try to guide you. They sometimes can be good and useful, but most importantly, you need to find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his may be another piece of conventional wisdom!)
Following one's heart is not easy and it takes courage to go this route. Most people tend to yield to pressures from family, friends, and societal value in general. Later on they may feel happy that they have followed the footprints of others, while some find not fulfilling.
Youth and knowledge are important assets you posses now. You just need to find your inner voice and the courage to pursue your dream.  I wish you all the best in searching for your direction. Feel free to call me at any time if you feel you need a talk.
Again, congratulations to you!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She is Paris Hilton; I am Taipei Sheraton


(本文所有照片擳取自網路及相關公司網站)




最近一位朋友在電話中問我 “政大四姬” 是怎麼回事,怎麼這麼紅?我說台灣最近就是流行正妹文化,前一陣子還有什麼十三妹,”台大五姬” 等等。我開玩笑跟朋友說我應該學Simon Cowell 組成 IL Divo 一樣,回文化找三位男同學組一個 “文化三鴨”,最好是外國學生,那就變成 “文化番鴨”。(對不起,我的母校, 對不起, 所有外國人,我講的儘是些 “五” “四” “三”。)

( 看 Kinect 發表會,請點擊上圖 )
現在的行銷公關一窩蜂地用這些正妹試圖吸引消費者及媒體的報導,我很納悶這談何品牌經營。台灣微軟發表 Office 2010 時竟然也只是有樣學樣地找來政大四姬,相較於在洛杉磯發表 Kinect 時的大陣仗,令人感慨。後者與太陽劇團異業結盟打造出如夢似幻般的新產品發表會,將新機種 Kinect 的特色介紹的淋漓盡致。兩者預算差距固然是主因,但我們的社會真只是缺預算嗎?用美女來行銷本身沒什麼不妥,問題出在台灣的媒體環境都將焦點放在模特兒的臉蛋與身材,產品及服務畫面上又不能明說,反而變成跑龍套的角色。不知是我已經不暸解台灣消費者的心態還是台灣的行銷太好做,不論任何產品,找些人來搖一搖,搔首弄姿一番,擺些 pose,媒體採訪一下罩杯尺寸,又是另一次 "成功" 的公關出擊。”Me” 世代已來臨,我們的企業是否感受到?同樣地,中老年的消費者得到廣告主眷戀的也往往儘是我們的腰酸背痛。
我非常佩服多年前 Dove 推出的 Campaign for Real Beauty  (http://campaignforrealbeauty.com/),主要的就是推廣自然美,協助社會探討什麼是美,捨棄人云亦云的美,培養自信。那時在多倫多的街頭常常見到她們的大型看版海報,環肥燕瘦,或老或小,個個展露自信的笑容。媒體所用的模特兒都不是專業模特兒,而是你我周遭尋常女子。


倫敦一家模特兒經紀公司叫做 Ugly Models Agency。他們開宗明義地說他們就是標榜醜,他們喜歡肥的,古怪的,有個性的模特兒。有空請看看他們的網站 (http://www.ugly.org/),挺有趣的。誰說一定要麗質天生才有市場?



名人真是動則得咎,這事本不干 Paris 小姐,卻被我引用來做標題, 不過這也是她魅力之所在。我欣賞她不做作,有自己的風格。不過,她是她,我是我。她是 Paris Hilton,我是 Taipei Sheraton。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終於,有人推出小號啤酒




前天在父母家中看到超小號的啤酒,甚是驚喜,只有 135 ml,一般的罐裝啤酒約 330 ml。我希望有這樣小一號的產品已經很久了,不過我原來的期望是 250 ml。喝了後覺得這 135 ml 的份量恰好適中,可能是因為沒有吃其他東西的關係,如過要配點滷味小菜,也許 250 ml 的份量較恰當。
年輕時曾抽過煙一段時間,那時抽煙比較像是附庸風雅,多半是在想事情、規畫方案時,順手來上一根,彷彿這樣比較有創意些。抽著抽著倒是沒染上煙癮,不過就是喜歡那種感覺。常常抽了幾口後,就不覺得需要再抽了。那時常想如過香煙公司能推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長的香煙該多好,一方面比較健康,一方面也比較環保,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後來覺得這樣的概念應該同樣地適用在啤酒和冷飲上。盛暑的日子我喜歡喝冰的非常冰的啤酒及可口可樂,但我只喜歡開始的那幾口,冰涼的感覺通過心臟胸腔下肚,真是爽快,難怪人稱 ”透心涼”。 年紀漸長,基於健康因素,更是不敢一次喝多。 我常想如果廠商們能推出 250 cc 的包裝,我也許會消費多一些。果真後來就出了一些 250 cc 的冷飲。
聽母親講這 135 ml 啤酒好像是促銷贈品,不是經常性商品,真可惜!我能理解要推出一個這樣不同尺寸的啤酒、香煙或可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沒有相當的市場,不見得可行,但我由衷地希望這些小一號的產品能很快問世。畢竟,東西夠用夠吃就好,多了就是浪費。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信義房屋廣告(好客戶篇)- 好笑,然後呢?



信義房屋廣告 - 好客戶篇




信義房屋最近的廣告 - 好客戶篇 - 算是台灣少見的幽默廣告。我個人覺得它很好笑,也是台灣廣告中少見能將幽默發揮到這樣境界的一支廣告。但笑過之後,信義房屋的這支廣告是否傳遞了何種訊息、產生了何種成效?我不是那麼確定。
我無從得知這廣告所欲達成的目標,覺得它可能會增加一點對信義房屋的好感度或話題性,好讓其房仲與潛在新客戶容易有個破冰對話的開始。但若說它能傳達其旗下房仲使命必達的形象,恐是一刀兩刃。有些人就質疑如果跟信義買房子是否得擔心其房仲會過份美化標的物。
信義房屋的品牌元素中似乎不含幽默這一項,是否它想將其已領先其他品牌的誠信進一步納入幽默?如果別的房仲業也在推廣誠信,而信義房屋在誠信方面與其他品牌的差異日漸縮減,則其有必要做進一步差異化。藉由 Youtube 的搜尋,我只找到一支小朋友篇帶有幽默的元素,但與這支好客戶篇的風格差異頗大,產生不了聯想。
我一向對於消遣潛在客戶群的廣告戒慎恐懼,除非這品牌本身帶點 Funky,不落世俗的風格,像是 IKEA。請先看這支 IKEA 的廣告:


在這廣告中,IKEA 的客戶被描繪成貪小便宜,誤以為店員算錯帳而急於逃離現場的家庭主婦。我是 IKEA 忠實擁護者,看完後不以為意,覺得很好笑,而且吸收了一個蠻明確的訊息 - 冬季降價促銷實施中,最高折扣 50%。我很喜歡女主角的髮型跟走路時鞋跟拖地的音效,準確地勾勒出這貪小便宜的角色。但信義房屋要消遣其客戶,我覺得在目前這階段有點挑戰,如果能等到其幽默的品牌個性深植人心時再運用,可能負面效果會較少。
綜觀 “好客戶篇” 廣告,其企圖心值得嘉許,但其成效則有待觀察。若它只是神來一筆,沒有續集,其影響力有限。若它是開啓另一系列的起點,則那新系列要帶給信義房屋什麼樣的品牌個性與訊息,將是值得觀察的。“信任,帶來新幸福” 這 slogan 在過去一系列廣告中(分手快樂篇、成家篇、 嬰兒房篇、挑房子篇)用的恰到好處,總能把這 slogan 的意涵清楚傳遞,且一脈相傳,但似乎與這 “好客戶篇” 融合的很生硬。過去溫馨的路線在這裡已不復見。也許,他們正在一個十字路口上。過去的廣告中唯一帶有幽默風格的是 “小朋友篇”,不過其風格與其他的完全不同,可能僅是單一廣告。


信義房屋廣告 - 分手快樂



信義房屋廣告 - 成家篇



信義房屋廣告 - 嬰兒房篇



信義房屋廣告 - 挑房子


信義房屋廣告 - 小朋友篇
我們接下來看看 Nespresso “What Else” 這咖啡一系列的廣告,讀者請先觀賞完下列廣告後再看我對這一系列廣告的看法。


Nespresso - What Else 咖啡館篇 1

Nespresso - What Else 咖啡館篇 2



Nespresso - What Else 咖啡館篇 3


Nespresso - What Else 天堂篇 1



Nespresso - What Else 天堂篇 2



看完這一系列廣告,我們很明確地知道廣告中傳達的訊息:
  1. 這品牌是典雅高尚的 - 咖啡店的優雅、飾演自己的主角 George Clooney,及其他演員的談吐穿著。價格不菲的商品得用典雅高尚來襯托。 音樂也配合 Clooney 系列電影 Ocean’s Eleven 的調性以增強記憶度。(我欣賞這廣告適度地消費了某些 Snobs,那位將 Clooney 當成是代客停車的 “貴婦” 為廣告增添許多趣味;St. Peter 貪戀咖啡的神情及沙發上的對話也是一絕。)
  2. Nespresso 咖啡是好喝的、令人垂涎的 - 咖啡製作的過程精美呈現, 濺起的那滴咖啡串聯整個系列,凝聚消費者的記憶。Nespresso 咖啡好到可以用來賄賂天堂的守門者 St. Peter 及 Clooney 寧死也不願用 Nespresso 咖啡來交換其生命。還有那位用盡心機奪取最後一粒咖啡球的女子及 Clooney 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以保住他的咖啡。
  3. 生活中可能的些許無奈或尷尬,藉由一杯 Nespresso 一笑置之(身為名人沒被認出來的心態及帶點自我膨脹的特質,Clooney 詮釋的絲絲入扣,實在好笑。)
透過一系列相同訴求、情境類似卻有差異的廣告,Nespresso 羅織消費者更緊密的記憶及好感度,在這裡 Clooney 是其連結, 在金頂電池裏是那隻永不休息的兔子。這廣告巧妙地結合了當時長達八年 Clooney 在 Ocean’s Eleven 系列螢幕上的形象,也消遣了他身為名製作人的身份(天堂裏沒有製作人,就像天堂裏沒有律師的笑話)。
這一系列廣告也是兩性通吃 - 部份男性目標受眾會覺得自己是那英俊多金帶點機智頑皮味道的 Clooney,而有些女性目標客戶群也樂於作弄一下這樣的男子,享受一下調皮的得意。這系列的廣告維持一貫輕鬆的調性,但有著觀賞完後讓人不斷回味的雋永,完美地呈現 Nespresso 的精髓。順帶一提,Nespresso 這品牌神奇地結合了其母品牌 Nestlé 與產品 espresso,堪稱一絕。
Nespresso 這一系列的廣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廣告主想要傳遞的訊息,但信義房屋 “好客戶篇“ 的廣告似乎就不這麼明確,如果有,也是他們的房仲耐操而已。幽默可以是品牌的一部份,但如果只是廣告中唯一的元素,那就可惜了。上述 IKEA 的幽默廣告中,促銷訊息依然明確。當然,一系列的廣告其力道是比較強的,用 “好客戶篇“ 以一擋五來論述不盡公平,但從我可以自 Nespresso “What Else” 中萃取這麼多元素而從信義房屋 “好客戶篇” 中所獲有限這現象來看,”好客戶篇” 有待加強。也許信義房屋可嘗試著將 “信任,帶來新幸福” 用幽默的方式展現,也或許他們正在發展下一代的 slogan ?目前要對信義房屋幽默式的廣告下個斷語有點為時過早,但不可否認這可能是新品牌個性的一個起點。未來,有待觀察。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天鵝湖“ 未曾如此 “精采”


(照片擳取自聯合報)




我對芭蕾舞向來興趣缺缺,聽到天鵝湖曲時總覺得昏昏欲睡。以前還被一些自許為 “都會知性少女” 的朋友笑我看 “遠離非洲” 竟然看到睡著。我也曾嘗試看 “去年在馬倫巴”,結果是幾個朋友輪流叫起床,說電影有進度了。想來我藝術涵養不太夠,但我現在卻著迷於社會教育版的 “天鵝湖“。這齣 “天鵝湖“ 起因於台北市立農國小校長為了鼓勵學生暑假讀書而變裝跳起天鵝湖,被總統府資政李家同評為媚俗,接連好幾天引發了一番討論,贊成反對都有。這期間也上了新聞的,還有武陵高中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扮成 “神鬼奇航” 的傑克船長。(好奇心的驅使,我 google 了一下天鵝湖,終於知道它的故事概要,算是一次個人藝術的機會教育。)
這齣 “天鵝湖” 精采是因為它引發了非常廣泛的討論,這是可喜的現象,也是我們這社會所需要的 - 更多的省思,更多元的探討空間。我個人也對目前社會這種不分場合,不管合不合適,依樣畫葫蘆的現象甚為感冒。從各種展覽的 Showergirl 文化、年終尾牙的裝扮秀,進而畢業典禮的這種 “創意秀”,點出了這個社會在某個程度上缺乏想像力,缺乏什麼是 ”合適” 的認知,才會有這種 “媚俗” 的現象。
畢業典禮的形式可以不是一刀切,只能有一種形式,而是在制約中有創意,創意中有制約,師長們也應該在讓學生參與的過程中適時地擔負領導的角色。畢業典禮象徵了生命中某個階段的結束,也開啓了下一階段。如何能讓學子藉由這樣的機會啓動對未來的想像,是師長們的責任,但是不要讓他們在途中睡著了,也是師長們的責任。當然,這樣的責任,不是只限於畢業典禮,平常就該做了。多年前當我還擔任主管的時候,對於要晉升主管的部屬,會找時間跟他們談談當主管的一些心理準備工作,頗像職場的畢業典禮,只是它是雙向的。
我們的教育,某一部份有點像是加工出口區,學生從這端送進來,老師用一定的模式,試圖填飽他們具備足夠應付考試的知識,通過下一階段的測試,進到下個加工單位。在這樣的童話世界裏,學生就像生產線上的半成品,制式地接受螺絲、IC 板(死板的教育)。在這樣的世界裏,好學生跟好產品一樣,是有標準的,“不好學” 的學生就被打成劣等品。有時跟朋友親戚談到他們子女教育問題,說到那個小孩不肯好好讀書,我總勸說學問不見得要在教育體系裏取得。我這種自由派的教育觀,偶爾還會被人當成洪水猛獸,現在有美國第一夫人背書了,她前幾天在華府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致詞中說:” 不見得要在大學校園教育自己。整個哥倫比亞特區隨處是機會,可以豐富你的人生,開展你的思想。” (擷取自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0.06.13)
多年前一位朋友送來了一篇文章,是 Steve Jobs 於 2005 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的演講,讀來心有戚戚焉,尤其是結尾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更是發人深省(閱讀全文,請點閱), 有時想起,我還會重讀一次。高中畢業典禮上,家長代表告訴我們要珍惜未來的十年 - 第一個五年我們大部份的時間會花在研習新的知識技能,為未來打下知識的基礎;第二個五年是我們踏入社會的第一階段,為職業生涯、為未來的生活奠定基礎 - 那一幕,那一段話,那份感受, 三十多年後,依然清晰。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刺” 人耳目的設計



(圖片據說來自網路)




一位朋友傳來這張圖片給我,一方面我讚嘆這設計者奔放的思緒,一方面我倒想把這圖片傳給一位教女子防衛術的朋友。任何女子學點防衛術,再穿一雙這樣的鞋子,誰還敢欺負她?
一點巧思獻給設計者 - 為環保盡點心力,為什麼不用榴蓮做一雙?腳不是那麼香的,還有個待罪羔羊。
男士們,舞步練好點,踩到舞伴這樣的鞋,叫痛的不會是她。話說回來,如果有人穿這樣的鞋跳探戈,還得要有太陽馬戲團的特技功力,才不會傷到舞伴。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如果只能學 “Nobody”,真地會變成 Nobody

照片擳取自Youtube,Wonder Girls,觀看影片請點擊圖片



“Wonder Girls” 所唱的 Nobody 所向披靡,興起了一陣模仿風,去年的年終尾牙不知有多少的模仿秀,Youtube 就可找到一籮筐。舞蹈教室生意也突然興盛了起來,有的是為了尾牙表演,有的只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跳跳好玩。多年前的年終尾牙表演我也曾被 “強迫“ 去表演我很討厭的變裝模仿秀,有時我倒很好奇為什麼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於這種沒什麼創意,格調也不高的趣味感到意興盎然。年復一年的尾牙秀,一堆上市公司負責人不得不扮扮超人、齊天大聖什麼的 “激勵” 一下集團士氣。相較之下,李焜耀農田裏插秧的畫面就顯得不落俗套,因為那裡面有他的真。
跳跳好玩當然沒什麼不可以,只要覺得有趣,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這現象也某種程度反應了台灣目前常見的一個現象 - 人云亦云、確不去認真找尋自我特質。淺碟現象,不只表現在股市,在我們生活周遭也無所不在。前一陣子媒體爭相報導新成立的長笛12金釵樂團,這樣的陣仗讓人立刻聯想到女子十二樂坊。看完報導,我替這長笛12金釵樂團擔心,更覺得可惜,看她們年紀輕,有相當的音樂素養,可是卻被包裝成長笛金釵學鋼管(我寧可看手握長笛的鋼管女演出)。公關的焦點擺在開高釵性感旗袍、劈腿、下腰、外加罩杯尺寸,一位團員因演出風格而與男友分手,她們也將這視為古典樂市場的創新。要走性感熱情路線不是不行,但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才能打動人心。看那些團員舉手投足間還露著生澀,很明顯地,這不是她們的原我。有一兩位趴在地上的樣子倒比較像 “獸血沸騰” 廣告中那位 “天使” 或那隻 “狐狸”。



這裡介紹另一個女子樂團 - Bond - 供大家比較。 Bond 四位團員經常穿著肚兜比基尼式的上衣在舞台上狂野地飛舞,性感不經意地在音符中流洩,音樂、美麗、野性及優雅集一身渾然天成,沒有一絲勉強。聽眾很難將其中任一元素拿掉,因為那都是她們的一部份。觀賞幾部她們的 MV,體會一下她們不造作的風采:



Bond - Explosive


Bond - Shine



Bond - Victory


Bond - Kismet


接下來我們談談老是裹得緊緊的女子十二樂坊,她們的走紅完全無關罩杯大小,不以清涼取勝,只是單純呈現淳樸的東方美,以我們的古老樂器跨越文化的藩籬詮釋他人的曲風。這點與 Bond 是相似的,從前面的 MV 中,我們可以看到 Bond 以西方的原我輕易地融入印度、中南美的情境卻不顯唐突。以下 MV 讓我們看看女子十二樂坊的風采:


女子十二樂坊 - 勝利


女子十二樂坊 - 西琳江


女子十二樂坊 - 阿拉木汗



當年影子歌后林淑容如果沒有選擇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我想她是無法有日後的成就。人,還是要探索自我,從自己的本質找利基,才能開創快樂的人生。幾天前一位朋友在電話中跟我道謝幾年前我跟他分享的觀念 “Leverage Your Best, Ditch the Rest” (取材自同名書籍,作者 Scott Blanchard 及 Madeleine Homan),現在他終於能作自己,也快樂許多。
如果只能學 “Nobody”,真地會變成 Nobody。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平凡的大眾“ 銀行廣告有進步



大眾銀行廣告


這支廣告比上一篇 “母親的勇氣” 改善了許多。故事的鋪陳、演員們超水準的演出(特別推薦馬校長及小朋友們)、幕後旁白摻入了感情及準確的節奏拿捏,讓廣告呈現出更貼近市井小民 “平凡中的勇氣/不平凡” 這故事情節,讓人耳目一新。也許就是這一份平實親和的感覺,消弭了上回用史詩般風格來詮釋 “平凡中的不平凡” 所呈現突兀的覺。”馬校長的合唱團” 與 “母親的勇氣” 用的是相同的策略和訴求,但因執行面的大幅改善而有了全然不同的成果。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會很欣賞這支廣告,也某種程度上會增加對大眾銀行的好感度,但回到與銀行往來的需求時,那又是另一回事。形象廣告雖然並非著眼於短期效益,但我更希望銀行在不久的將來能端出真正的牛肉,讓我有個理由成為大眾銀行的客戶。就像看完瓊瑤小說後,你不會到山之顛,海之涯去吶喊你內心的最愛 “你在哪裡?“,談婚姻,還是得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廣告陣仗其背後所需的子彈,以大眾銀行的規模,我會試著想想是否有更有效益的替代方案。
小朋友在比賽中唱的歌很好聽,希望能出一張CD,也希望藉由這廣告能讓更多人接觸到他們的歌聲與故事。大眾銀行如果真的有心,可繼續蒐集馬校長這類的故事,發掘台灣民間淳樸良善的一面。在有點紛擾的台灣社會,這將能成為一個他們可長期著墨的議題,進而發展其獨特的藍海策略。這說來話長,且需進一步探討,已非本文之衷。
廣告結尾歌唱比賽畫面的處理與潘婷 “You Can Shine” (請參考前一篇 “不怎麼不平凡的大眾銀行廣告“)非常相似,只能解釋因為同樣是才藝競賽的場合,有點遺憾但不忍苛責。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你喜歡被人叫作 “豬” 嗎?


(照片擳取自Youtube,作者oukouk8989)


大家對 “歐豬五國” 這稱謂應該不陌生,不論是文字媒體的報導,或是電視名嘴的評論,大家談 “歐豬五國” 談得臉不紅、氣不喘,一方面可能因為這樣說容易,總比說葡、義、愛、希、西來得省事、大家也懂,另一方面也有點耍耍嘴皮子的得意感。
同一時間,國外的英文媒體並沒有常引用 “PIIGS”,甚或 “PIGS” (少了愛爾蘭或義大利),多半稱為 “歐元危機“ 或 “主權債信危機”。一方面因為英國有相同的問題但不涵蓋在 “PIIGS” 裏,另一方面我想是因為出自一種尊重。Barclays Capital 和 Financial Times 內部規定不得使用這稱呼,而得稱呼其全名,例如希臘。想想看,”金磚四國” 好聽,“歐豬五國” 能聽嗎?
不知讀者是否還記得 “致命吸引力” (Fatal Attraction) 這部電影 - 由麥克道格拉斯及葛蓮克蘿絲 (Michael Douglas & Glenn Close) 主演,其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 當他們剛相遇不久走在馬路上時,一陣風雨來襲。麥克道格拉斯試著打開雨傘,風一吹,傘就開花了,他對著傘搖頭嘆息,說了一句 “Made in Taiwan”。多經典的一句台詞,說出了當年美國人對市場上充斥台灣貨的恐慌及只能用品質來訕笑對該現況的無奈。但那一句台詞傷了多少台灣人的心?起碼二十多年後我還記得。同樣的情景,用到今日大陸製的貨品充斥各地,無心或是有意的一句大陸貨、中國製不是也很傷人嗎?
台灣的社會非常需要敏感度訓練,而敏感度來自對他人的尊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卻不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盡情宣泄。稱人家是 “歐豬五國”,結果我們卻出現了逼回教徒吃豬肉的雇主,引來國際媒體一陣關注。陳樹菊與林育群的善事、美事能紅透半邊天,我們的醜事就能傳千里。
這兩天有立委提出陸生來台不准結婚一事。設想如果是她或她子女留學時與當地人戀愛談及婚嫁、卻不准結婚,情何以堪?這不是基本的人權嗎?如果今天有台商去大陸經營事業,結識了當地的人進而結婚,結果卻不被批准,只因 “你來的目的是經商,不是結婚”。不知這些立委會怎樣來看這樣的事件?這些看似基本常識,卻也因人而異。這就是有人常說的 “你的 Common Sense 跟我的 Common Sense 不同”。而這些反對陸生在台就學期間結婚的立委,也是常將人權掛在嘴邊的那些人。原來,人權還是有親疏之別,適用於自己的,就是基本人權,其他的就隨意了。對某些人而言,人權是工具,不是信念。”將心比心” 這千古智慧還真難參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也或者,實情是多數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將敏感度用在管理上,就不會有副總被罰站;用在家庭裏,生活不會只有爭吵;用在陌生人上,馬路不會如虎口。(我好像在寫另一種版本的祈禱 - 翁倩玉唱!時光倒推三十年,可能會被甄選為淨化歌曲。看這些詞,自己都覺得八股。)
不希望被罵笨蛋,就不要罵人笨蛋。豬,其實蠻可愛的,但你覺得稱呼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為 “歐豬五國” 合適嗎?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不怎麼不平凡的大眾銀行廣告





最近大眾銀行 “母親的勇氣” 篇博得了不少媒體版面,配合接二連三國人在海外通關時不愉快的經驗,儼然成了一支熱門的話題廣告。很多人認為這故事很感人,所以這廣告很好,但是我對這廣告有如下的觀點,供各位參考:
我無法揣測這支廣告的目標受眾,但一般而言廣告是希望目標客戶群能對劇中主角產生認同、進而對該品牌產生好感。本廣告的女主角被拍成一個遊民一樣的瘋婆子,蓬頭垢面、歇斯底里、坐姿不雅地將腳跨在椅子上。(我覺得廣告主及廣告公司欠 “蔡女士“ 一個道歉。)片頭一些老外錯愕的表情拍得還真貼切,那樣的國際場合、那樣的瘋瘋顛顛,不引人側目很難。目標聽眾也許會同情她的遭遇,但很難會想像自己就是那(女)主角。台新銀行玫瑰卡當年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可作為一個對比。我想不乏台新銀行目標客戶群能認同劇中的女主角,進而成為玫瑰卡的使用者。(註:我找不到當年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 女醫生篇電視版,網路版的與我印象中的有些不同。)
口白部份點出了主角攜帶違禁品也是有爭議的,如果 “蔡女士“ 真地攜帶違禁品,怪不得海關大動干戈,但中藥品應僅是 “疑似違禁品”,這時才有 “誤會存在的空間”,也才能讓整個故事找到立足點。另外,口白的表現讓這支廣告呈現一種史詩般的風格,但與劇情的張力及畫面的歇斯底里反差過大,讓我看完後比較想笑,刻意的冷靜搭配過度搧情的戲碼反而變得可笑。
“母親的勇氣” 這廣告與目標受眾的連結不是很清楚,唯一可談得上的是 “大眾” 銀行與我們這些平凡的 “大眾”。我覺得這廣告不應該只是想表達如此的層次,果真如此,那就廉價且未經深思了。不過參考大眾銀行前幾年的 “大眾臉” 及 “大眾緣” 的廣告,你就不會覺得我是小人心度君子腹。“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拍出了目標受眾內心 “認真“ 這核心價值,但我在 “母親的勇氣” 裏感受不到我們這些平凡大眾不平凡的可能,我想這才是這廣告想呈現的。這片子如果能拍得更內斂些,沒有那麼多的歇斯底里,或許這感覺就出來了。潘婷 “You Can Shine” 這廣告與 “母親的勇氣” 用類似的手法呈現但目標受眾很快能認同劇中女主角克服萬難,shine her life 的勇氣鼓舞。片尾飛揚的長髮與潘婷產品也不難產生連結,是一支讓我一看再看的廣告,挺感人的。背景音樂 Canon in D 有加分的作用。有趣的是,這兩支廣告的導演好像是同一人。


潘婷廣告 - You Can Shine 篇


“母親的勇氣” 這廣告相當程度地引起注意,製造話題,也有一些摹仿秀,但多半是以一種開玩笑的方式演出。我懷疑這支廣告能增加目標客戶群對大眾銀行的好感度,進而產生成為客戶的可能。有人會認為先求知名度,再求好感度也沒錯。但對大眾銀行這樣的銀行,這些廣告預算應該尋求更多的可能。
網路的崛起允許三、五分鐘的廣告,每支廣告都像一部短片,拍的好的,就像茶之餘甘,令人回味不已,並賦予品牌生命力。平庸的,看過也就只是看過而已。剛要收筆,又看到了一則新的廣告也是廉價地用其名稱,無巧不巧,也是一家銀行的廣告 - 第一銀行。那天有空我再討論這一系列 “我愛拿第一” 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