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銀行 “母親的勇氣” 廣告 )
近來不約而同地冒出了很多新聞,都跟國人在外國的海關/移民關受到 “刁難“ 有關。不知道大眾銀行 “母親的勇氣” 電視廣告篇是不是撩起這一波新聞熱潮的星星之火?
今天有位大學生在某報讀者投書,講到他在溫哥華機場的遭遇。根據他的形容,他的遭遇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有些人會受到比他人多的檢查,可能是因為回答問題時的內容與口氣引起移民官員或海關官員認為有進一步調查的必要,或僅僅是因為隨機抽號,譬如每第十位或二十位通關者需接受詳細檢驗。這位學生他怎麼知道其他的亞洲人或其他國家的人並沒有遇到第二、第三階段的查核?平心而論,要準確地辨別哪一個人是韓國人、日本人、台灣人、香港人、大陸人並不容易,而這位學生就有本事感受到因為他是台灣人而受到不合裡待遇。溫哥華的海關較嚴格是有名的,對加拿大人來講也是一樣的。有些朋友跟我一樣,進加拿大時偏好於多倫多入境,盡量避開溫哥華,不過那無關 Racial Profiling - 一種根據種族而決定進一步抽樣檢查的方法。我們台灣人應該覺得慶幸,如果真有 Racial Profiling,我們好像也離那名單好遠,大家或許該聽聽我一位黑人好友的控訴。 有些台灣人好像習慣悲情自憐,沒有人看我們不起,自己卻常常覺得受人欺負打壓。
這幾年來台灣有個現象 - 稍微不滿就訴諸媒體,狀告立委議員試著討回公道,一副小蝦米受到大魚欺負的模樣。仔細看,這是一個媒體、立委議員、與小蝦米共生、也是共犯的結構。如果小蝦米贏了,例如卡神或是某位新竹醫生靠轉賬賺了銀行350萬,大家認為他們厲害,媒體吹捧 - 有為者,亦若是。久而久之,成了新典範。這現象也是某種悲情意識的反撲 - 我被欺負了,我需要討回公道。只是,這種被欺負的感覺,常常是悲情意識自憐下的產物,而不必然是事情的真相。這樣的情緒稍微放大一點,就非常容易產生得理不饒人的現象。像 Dell 網路價格錯標事件,可以理解是作業上的疏忽,消費者有必要以一副得理不饒人的心態去趕盡殺絕嗎?如果換成是你我經營一個事業,也不小心犯了一樣的錯,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處理?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美德,似乎像天邊的一朵雲,風一吹,就不見了。
前幾年住在上海時,發現當地媒體以放大鏡的角度檢視多國籍企業的運作,像麥當勞、肯德基等,但對大陸企業的檢視就相對寬鬆。媒體曾問了這樣的問題 - 多國籍企業出了什麼問題?有種外企欺負中國人的感覺。依我在當地的了解,很多多國籍企業老總雖然由總部派遣外籍人士擔任,但總部的作業準則往往被七折八扣、真正掌控運作的還是當地人。離開上海這幾年很少上網去看當地新聞,但隱約覺得這幾年來大陸人變得比較有自信,比較不會疑神疑鬼覺得被欺負,而部份台灣人卻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情緒中。這也是今日政府施政之難,因為永遠有負面的解讀。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這些新聞事件當事人在海外受到不合裡待遇的可能,只是懷著悲情意識走天涯,恐怕是走不通。我們社會存在的這種悲情意識,很像是群體的憂鬱症,讓不知所以然的悲傷與無力感充斥著我們的思緒。只是何時,我們能走出這樣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