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天鵝湖“ 未曾如此 “精采”


(照片擳取自聯合報)




我對芭蕾舞向來興趣缺缺,聽到天鵝湖曲時總覺得昏昏欲睡。以前還被一些自許為 “都會知性少女” 的朋友笑我看 “遠離非洲” 竟然看到睡著。我也曾嘗試看 “去年在馬倫巴”,結果是幾個朋友輪流叫起床,說電影有進度了。想來我藝術涵養不太夠,但我現在卻著迷於社會教育版的 “天鵝湖“。這齣 “天鵝湖“ 起因於台北市立農國小校長為了鼓勵學生暑假讀書而變裝跳起天鵝湖,被總統府資政李家同評為媚俗,接連好幾天引發了一番討論,贊成反對都有。這期間也上了新聞的,還有武陵高中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扮成 “神鬼奇航” 的傑克船長。(好奇心的驅使,我 google 了一下天鵝湖,終於知道它的故事概要,算是一次個人藝術的機會教育。)
這齣 “天鵝湖” 精采是因為它引發了非常廣泛的討論,這是可喜的現象,也是我們這社會所需要的 - 更多的省思,更多元的探討空間。我個人也對目前社會這種不分場合,不管合不合適,依樣畫葫蘆的現象甚為感冒。從各種展覽的 Showergirl 文化、年終尾牙的裝扮秀,進而畢業典禮的這種 “創意秀”,點出了這個社會在某個程度上缺乏想像力,缺乏什麼是 ”合適” 的認知,才會有這種 “媚俗” 的現象。
畢業典禮的形式可以不是一刀切,只能有一種形式,而是在制約中有創意,創意中有制約,師長們也應該在讓學生參與的過程中適時地擔負領導的角色。畢業典禮象徵了生命中某個階段的結束,也開啓了下一階段。如何能讓學子藉由這樣的機會啓動對未來的想像,是師長們的責任,但是不要讓他們在途中睡著了,也是師長們的責任。當然,這樣的責任,不是只限於畢業典禮,平常就該做了。多年前當我還擔任主管的時候,對於要晉升主管的部屬,會找時間跟他們談談當主管的一些心理準備工作,頗像職場的畢業典禮,只是它是雙向的。
我們的教育,某一部份有點像是加工出口區,學生從這端送進來,老師用一定的模式,試圖填飽他們具備足夠應付考試的知識,通過下一階段的測試,進到下個加工單位。在這樣的童話世界裏,學生就像生產線上的半成品,制式地接受螺絲、IC 板(死板的教育)。在這樣的世界裏,好學生跟好產品一樣,是有標準的,“不好學” 的學生就被打成劣等品。有時跟朋友親戚談到他們子女教育問題,說到那個小孩不肯好好讀書,我總勸說學問不見得要在教育體系裏取得。我這種自由派的教育觀,偶爾還會被人當成洪水猛獸,現在有美國第一夫人背書了,她前幾天在華府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致詞中說:” 不見得要在大學校園教育自己。整個哥倫比亞特區隨處是機會,可以豐富你的人生,開展你的思想。” (擷取自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0.06.13)
多年前一位朋友送來了一篇文章,是 Steve Jobs 於 2005 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的演講,讀來心有戚戚焉,尤其是結尾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更是發人深省(閱讀全文,請點閱), 有時想起,我還會重讀一次。高中畢業典禮上,家長代表告訴我們要珍惜未來的十年 - 第一個五年我們大部份的時間會花在研習新的知識技能,為未來打下知識的基礎;第二個五年是我們踏入社會的第一階段,為職業生涯、為未來的生活奠定基礎 - 那一幕,那一段話,那份感受, 三十多年後,依然清晰。

沒有留言: